English

在英雄传统和崇高荣誉的照耀下

——《火炬方队》简评
2000-05-11 来源:生活时报 张志忠 我有话说

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先进到何等水平,仍然是离不开具体地执行武装任务的军人的。武器要人操纵,军人要有一种精神。以深厚的英雄传统和崇高的荣誉感教育部队,激励士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工作方式。而且,在更广大的视野里,全世界没有哪一支军队不崇拜自己的英雄,不极力张扬自己的光荣历史,教育心理学也已经证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那些受到鼓励和积极肯定的人,要比那些没有得到赞扬者在学习和成长方面,都要优秀一些。在环境与人之间,形成了特定的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先进带动后进,先辈引导后来,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法。

《火炬方队》所描写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模范红九连”,就是这样一个穿越了血雨腥风、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经受了和平时期的漫长考验的英雄部队。《火炬方队》所描述的它的历史足迹,令人赞叹,真是名不虚传:在南昌起义的枪声中诞生,在中央苏区它所属的团队曾经受到红军总政委周恩来的高度褒奖,从平型关战役、百万雄师渡长江到朝鲜战场上威震敌胆,它在战争年代可以说是经历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部历程,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60年代它参加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70年代它投入过唐山大地震后的抢救工作,80年代的大兴安岭火灾和90年代的大洪水中,在救灾第一线上,都留下了它的身影。更何况,在60年代初期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中,它曾经是个骄傲的名字呢。

我们尊重用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和牺牲写成的历史,缅怀那些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岁月,同时,我们更关注现实,我们更关心在平常的日子里这支连队的所作所为。生死关头能够慨然取义、舍身成仁,危险时刻能够冲锋在前、战则必胜,是因为在军营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养成。对于既往的追思,最重要的是要将其融汇到现实之中,让光荣和辉煌代代相传。《火炬方队》恰到好处地把大量笔墨倾注到这些方面,从各个角度,报道了九连的现状,揭示了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继往开来、再创新业绩的精神风貌,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革命熔炉的熊熊烈焰,和它对于众多的干部战士和地方群众的强大感召力。作家精心选取的一个个细节,让我们过目难忘:那个由抄别人的学习笔记都抄错了到能够自己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辅导的朱英伟,那个从几年间的情书前后对比中明显地体现出思想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李凤珠,那个被别人扶到投掷线上、一出手投弹64米的硬骨头老兵于水,那个被称为“贴心班长”的陈荣胜……这一个个生动的例证,活生生的人物,都令我们感动。连队的“外语角””,从“地下”浮上“地面”的微机学习,和在全团军事体育运动大会上夺得38块金牌中的22块,则让我们感到跨世纪军人的学习热情和习武豪气。是的,就像《尾声·火光彤彤》中那几个在清淤现场和满身泥水汗水的战士主动合影的女大学生一样,在这样的连队面前,谁能不肃然起敬呢?

在这篇短文的结尾,还应该补充的是,《火炬方队》的作者、著名作家胡世宗对这样一部作品的倾力投入。他与“红九连”结识30余年,对连队的熟悉和热爱,成为他写作此书的内在动力。他是以诗人的激情、报告文学作家的严谨命笔为文,是出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而不是一般的应命之作,这为作品增色不少,我们应该感谢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